欢迎访问!今天是:2025年 5月 22日     
【稽核审计小知识】加强六个环节把控 推进基层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
发布日期:2020-12-18 | 发布人:admin | 字体: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是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关口”。去年8月份,省审计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办法,对推进审计项目高质量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工作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笔者认为,应牢固树立“全员参与、全员履职、全程管控”的质量管理理念,落实各环节质量管控责任建立健全审计项目全过程、各环节标准化管控新机制。

第一,在审计执行上,应做好“两统筹”。推进审计项目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审计项目立体摆兵布阵,切实按照审计署“两统筹”和省厅“融合发展”要求,加强审计项目和审计资源整合,实现深度融合。应加强项目整合,实行审计业务“大捆绑”,以全国、全省统一组织审计项目为依托在审计范围、内容深度上做足加法积极开展融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如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经责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大捆绑,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应加强力量统筹,构建审计提速“大格局”,着力加强人员“纵向一盘棋”统筹,立足审计行业系统选拔精兵强将参与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重点项目攻坚,在大兵团作战和实战化演练中提升能力素质。着力加强人员“横向盘棋”统筹,如不断建立完善审计与纪委监委、组织、发改、环保、水利等主管职能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借力推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重大案件查处等。着力加强人员“外围一盘棋”统筹,吸纳社会中介机构人才为审计事业增补后备力量,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

第二,在审前准备上,应严把“四道关口”。审前准备是做好审计项目的基础和前提,要虚功实做,实功真做,做足功课。一是严把审计立项关,做到科学立项。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

业、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对长期未接受监督或有群众举报的单位及时纳入审计监督对象。是严把审计组长(主审)关,精心挑选组长(主审)。大力推行重点项目主审公开竞选,要求参加竞选的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过硬的数字化审计、防范风险和协调沟通的能力,要求结合项目特点就审计的重点、措施、目标、时间和费用控制等进行公开演讲,接受现场询问、打分,择优确定主审。三是严把审计调查关,精准掌握情况。凡是大型审计项目在审前电子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应突出做好“四项调查”:调查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及资产购置和处置情况;调查信访举报及诉讼情况;调查以前年度接受审计及审计整改情况;调查被审计单位履职及内控情况。在此基础上,集中讨论明确审计目标及重点。四是严把审计方案关,优化实施方案。要着力把每个审计项目的实施方案制成操作指南,让每个审计人员都清楚该干什么、如何去干、要达到什么效果,并将审计现场核实、取证、数据分析等工作全部分解到人,在审计实施方案中予以明确,保障项目有力有序高效开展。

第三,在现场控制上,应走好“五道工序”。审计现场控制是审计质量建设的重要环节,做到凡审必严,以五道工序严格审计现场管控。一是开好“三会”。着重开好碰头会、总结会和会审会,碰头会建议每三天召开次,及时掌握审计情况,调整工作重点。总结会建议在现场审计将要结束时召开,梳理问题和情况,为起草审计报告做准备。会审会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召开,共同审核审计报告,讨论需要进一步核实的问题、意见采纳情况等。二是严格现场复核。所有项目组长或主审应每隔三天对审计组成员的审计工作底稿和证据审核一次,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查深查透。三是严格重大事项把关。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如果要采取重大审计措施或发现了重大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向局领导报告以使问题查实查透。四是严格五级责任落实。应明确审计组长、审计组成员、业务科室负责人、法规审理科分管领导五个层级的职责,实行审计报告署名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五是严格项目审理。要实行项目审理全覆盖,并且实行三种审理模式同步推进。首先是网上审理。审计组定期打包上传电子审计数据,法规审理科动态审理,对重要问题现场跟踪审理。其次是会议审理。每个项目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结束后,都要通过审理全面把关,否则,不得出具正式报告。最后是“亮晒”审理。建议对重点项目实行公开审理,或打破地域界限实行交叉审理,接受现场审议,现场打分排名、公开揭短亮丑,形成竞争压力,倒逼审计质量提升。

第四,在制度建设上,应建好“六项机制”。要从根本和源头上解决审计质量建设中的问题,主要是建好六项制度和机制。一是建立负面清单机制。由法规审理部门负责,将审理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列出审计质量负面清单,作为下一年度不可触碰的底线,谁触碰就追谁的责。二是建立方案评审机制。推行方案评审试点工作,由项目组长(主审)介绍前期调查了解情况、审计的重点和思路,防止方案大而化之、照抄照搬等问题真正把方案制作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操作指南”。三是建立公开评比机制。搭建审计系统擂台赛,持续深入开展审计质量“亮晒”活动,公开揭短亮丑。四是建立以考促学机制。每年围绕国家、地方政府出台的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办法等对审计人员进行闭卷考试,考试不合格的取消主审资格。要通过考试倒逼学习提能,解决好能力不够的问题。五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应引入积分量化考核等方式,突出项目评优、案件移送、审计专报等考核权重。特别是对获得国优、省优项目的审计组成员,要实行三个优先:优先享受工会福利待遇,优先安排外出学习考察,优先提拔重用。六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应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强力推动审计质量管理各项制度从纸上落实到行动上,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迁就。

第五,在结果运用上,应做到“三个强化”。审计不仅要体检,还要治病,发挥好“治已病,防未病”作用。是应强化审计结果分析。审计组应对审计结果认真分析,对审计中发现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形成审计专报。这样既可以及时反映发现的问题促进整改,又可进一步扩大审计成果强化审计整改落实。审计整改是审计项目的权重之一,切实贯通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和其他监督,建立“审前自查自改、审中边审边改、审后集中整改、整改不力督办问责”的审计查明问题整改新模式。三是应强化审计案件查处。一方面注重营造浓厚的查案氛围,主要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克服怕得罪人的思想,要求注重社会舆情收集、注重信访举报案件、注重业务数据分析注重延伸审计调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另一方面加强案件归口管理案件线索能不能移送,移送给哪个部门,均由审计业务会集体确定。已经确定移送的案件,由法规审理科与相关单位进行充分沟通后,统一办理移送手续。

第六,在督办考核上,应严格“两项结账”。在当前的环境下,一些审计人员做好审计项目的激情严重不足。对此,通过“两项结账”来激发调动审计人员做好审计项目的积极性。一是结好项目质量账。每年不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项目评优活动,随机抽取当年完成的审计项目档案对程序的完整性、方案执行率、法规运用的适当性等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在审计系统书面通报,并作为各地各单位和个人年终考核奖惩的依据。项目评优要坚持标准,宁缺毋滥,确保质量。二是结好考核奖惩账。首先与考核挂钩。探索从每年的地方奖励工资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考核奖惩,同时,对工会疗养、外出学习交流优先考虑排名靠前者,充分调动审计人员打造优秀审计项目的积极性。其次与年终评先挂钩。凡是获得优秀项目奖的审计组长(主审),优先评为优秀工作者。最后还要与干部任用挂钩,审计能手和审计项目获奖多的业务人员优先提拔重用。



注:摘抄自《中国内部审计》202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