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今天是:2025年 5月 9日     
【金融小知识】探索供应链金融赋能物流行业(二)
发布日期:2024-05-14 | 发布人:admin | 字体:    

一、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风险

(一)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1.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扩张,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更好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我国开始重视建立起自己的供应链金融运行发展体系,供应链金融的国内有关市场与政策红利水平越来越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将“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推进供应链创新的六大任务之一。商务部、财政部以及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撰写的《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到通过对城市与企业项目进行试点,打造一套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归纳供应链金融运营和管理方面的一系列可复制经验,从国家制度层面为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繁荣发展保驾护航。2021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社会融资总额预计将超过15万亿元。

2.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发展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在“金融进化论·2019新京报金融科技论坛”指出,“由于发展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符合我们当前国情需要的,近年来互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进步迅速,因此,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迅猛发展。”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互联网的“数据共享博物馆”,对于促进当今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将高新科技与供应链金融充分融合发展,给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支持。

首先,利用区块链其可以追溯、全程留痕、不可随意篡改的特点,可以将企业质押物、商品以及原材料的相关实时数据上传到云端,保证了供应链系统运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透明确凿,有效规避了经营风险。其次,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将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的信息链接在一起,提升了行业信息的透明度,使得供应链运转更加稳定。再次,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供应链金融当中,实现线上云操作,可以大幅提升交易效率,加速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之间的流通速率,减少浪费的时间、机会成本,提升供应链金融发展速率。

(二)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风险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政策红利引导以及供应链金融对企业、金融机构突出的经济、社会效益,国内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主体逐渐丰富了起来,众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纷纷主动地参与供应链环节当中,在此发展过程中,供应链金融所存在的经营风险与管理缺陷也日渐凸显出来。

在供应链金融环节中的主要参与成员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此我们将根据这三类企业划分,逐个进行分析。

核心企业是金融机构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评估重点,供应链金融就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聚焦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相关中小企业之间的商业贸易行为,为其提供金融服务与产品的过程。只有通过评估核心企业才能揭示供应链金融活动中各主体之间的联系,核心企业作为参与主体,其自身的综合实力、与中下游企业之间合作的具体情况两者都将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因此,当核心企业遭遇信用或财务危机时,会传导到供应链上的其他主体,不仅会增加其他经营主体的财务风险,甚至会导致整体供应链金融的崩盘。

中小企业经营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来源于自身,受限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掌握资源能力有限、缺乏专业的管理经营制度等特点,中小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弱,尽管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的环节可以通过核心企业提升自身的商业信用,有效减少中小企业在信贷环节中由于信用缺乏而申请不到融资情况的出现,降低银行融资风险,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缺陷性仍旧存在,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不稳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容易陷入企业经营风险,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生态。

来源:《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秦江波《经济学管理学研究》2021年5月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