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阶段
36.风险:条款模糊,权利义务不明确。
措施:采用标准化合同模板,关键条款设置填空式结构化字段。
37.风险:违约责任缺失,供应商违约无追责依据。
措施:明确分级违约金制度(延迟交付按日0.3%、质量不达标扣留合同额20%)。
38.风险:价格波动未约定,大宗商品未设置调价机制。
措施:大宗商品合同增加价格联动条款,挂钩上海有色网等三方价格指数。
39.风险:验收标准不清晰,存在质量争议风险。
措施:附录《技术验收规范》,引用GB/T 19001等国家标准作为验收依据。
40.风险:付款条件不合理,预付款比例过高。
措施:执行"3322"付款节奏(30%预付款、30%到货款、20%验收款、20%质保金)。
41.风险:知识产权归属不清,技术成果归属争议。
措施:增加知识产权归属矩阵表,区分基础专利、改进专利等权利归属。
42.风险:不可抗力条款缺失,无法应对突发事件。
措施:采用《不可抗力情形清单》,明确战争、自然灾害等12类情形认定标准。
43.风险:未约定争议解决方式,诉讼或仲裁成本高。
措施:统一约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管辖,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44.风险:合同未法务审核,少数条款存在法律漏洞。
措施:实施合同四级审核流程(业务→财务→法务→监察),电子会签留痕。
45.风险:签字人无授权,导致合同效力存疑。
措施:建立签约人权限数据库,自动核验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及授权委托书。
46.风险:未约定交货时间,延迟交付无约束。
措施:采用INCOTERMS 2020术语,明确FOB/CIF等条件下的交货时间节点。
47.风险:未明确售后服务,维修或退换货条款缺失。
措施:附录《服务质量协议》(SLA),规定响应时间、备件供应等指标。
48.风险:合同版本错误,新旧条款混淆。
措施:启用合同版本控制系统,每次修改生成新版本号并保留修改日志。
49.风险:未约定保密责任,存在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
措施:增加保密附件,明确保密范围、期限(≥合同终止后5年)及泄密赔偿标准。
50.风险:阴阳合同,实际执行与备案合同不符。
措施:实施合同备案制度,所有补充协议必须重新履行审批流程。
订单执行阶段
51.风险:未定期跟踪生产计划,供应商生产进度失控。
措施:部署MES生产监控系统,关键节点自动推送进度报告。
52.风险:原材料涨价,供应商成本上升导致违约。
措施:建立价格波动准备金制度,按合同金额5%计提风险保证金。
53.风险:质量问题未及时发现,未驻厂检验或抽检。
措施:实施驻厂QC制度,关键工序设置100%全检点。
54.风险:物流风险,运输损坏、延误或丢失。
措施:投保货物运输全险,采用带北斗定位的智能物流箱。
55.风险:单据错误或税率变动,影响海关正常清关。
措施:委托AEO认证报关行,预审报关单据确保HS编码准确率。
56.风险:供应商擅自变更工艺,未按约定标准生产。
措施:建立工艺变更通知制度,关键变更需客户书面批准。
57.风险:分包管理缺失,导致供应商二次外包质量失控。
措施:合同增加"禁止分包"条款,或限定分包比例(≤合同额30%)。
58.风险:未监控供应商库存,供应商原材料不足影响交付。
措施:实施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共享库存数据看板。
59.风险:汇率波动,跨境采购导致成本增加。
措施:使用远期外汇合约锁定汇率,波动超3%启动调价机制。
60.风险:政策变化,遇进出口限制或关税调整时影响采购。
措施:订阅政策预警服务,建立法规变化快速响应流程(24小时评估影响)。
61.风险:未预留缓冲时间,突发意外事件时导致交付延迟。
措施:采用关键路径法(CPM)制定计划,关键节点设置20%时间冗余。
62.风险:沟通不畅,需求变更未及时通知供应商。
措施:建立供应商门户系统,需求变更自动触发短信/邮件提醒。
63.风险:供应商员工罢工,劳资纠纷影响生产。
措施:要求供应商提供商业中断保险保单,保额覆盖合同金额200%。
64.风险:技术变更未同步,设计调整未更新采购要求。
措施:实施ECN(工程变更通知)管理系统,变更信息72小时内同步供应链。
65.风险:未备份供应商,突发断供时无替代方案。
措施:建立备用供应商资源池,保持备用供应商产能≥主供应商30%。
66.风险:包装不合格,货物运输途中受损。
措施:执行ISTA包装测试标准,运输前完成3次跌落试验。
67.风险:单据不完整,影响报关或验收。
措施:制定《跨境单据核对清单》,涵盖8类23项必要文件。
68.风险:供应商挪用预付款,未将资金用于生产。
措施:采用受托支付方式,预付款直接支付给原材料供应商。
69.风险:未跟踪物流信息,无法实时掌握货物状态。
措施:集成TMS运输管理系统,实时展示货物位置及温湿度数据。
70.风险:未评估供应商合规性,使用童工或原料来源不合规。
措施:开展CSR现场审核,使用区块链溯源系统追踪原材料来源。
来源:审计之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