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记者 王安琪
清晨,伴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JSQ笼车新能源整车专列满载近三百台车缓缓驶入太仓港综合枢纽(多式联运)物流园。“以往出口商品汽车基本依赖公路运输模式集运,JSQ笼车专列的开通为汽车企业开辟了全新的物流通道,既节省成本,又低碳环保。”苏州港航集团太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炜说。
作为我国内河第一大港,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5年位居长江第一,其下辖的太仓港区更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汽车出口枢纽。今年前三季度,太仓口岸汽车出口量近60万辆,同比增长约70%。而JSQ笼车班列的推出,是近年来苏州港航集团持续创新联运模式、推动低碳发展的鲜活例证。
铁水联运既环保又控制了成本
“传统的公路长途运输模式不仅碳排放强度高,而且铁路、港口、物流企业之间协同联运效率相对偏低。”朱炜道出了曾经面临的困境。据行业测算,物流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9%左右。其中,货物运输及配送活动的碳排放占比高达85%。
于是,一场物流运输模式的变革悄然酝酿。2023年9月,苏州港航集团运营管理的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启用后,联合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正式引入商品车笼车(简称JSQ)业务,成功构建起商品汽车“铁路+海运”无缝衔接的铁水联运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装备JSQ笼车优势明显,采用上下两层结构设计,实现高密度装载,满编列车运力可达406辆,大幅提升了单次运输效率。”朱炜说。
创新模式的成效很快显现。截至11月23日,2025年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累计到发商品车142971辆。由于铁路运输碳排放强度仅为公路的五分之一,据此计算,仅今年就已累计减少碳排放约2.15万吨。
“铁水联运模式让我们在环保和成本控制上实现了双赢。”上汽名爵物流负责人马友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公路运输每百吨运输能耗约1846千克标准煤,而铁路运输能耗仅为478千克标准煤,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和运输损耗。根据测算,整体实现能耗降低30%、排放减少50%,物流成本更是降低约80%。
建成快速转运体系,站港直连
为打通铁水联运的装卸堵点,苏州港航集团专门修建了顶端装卸平台,将单日商品车处理能力从原先的200辆提升到800至1000辆,效率实现4倍跃升。更值得一提的是,一套“铁路卸车—保障车引导—港口直通”的快速转运体系同步建成。海通太仓(汽车)码头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商品车从铁路运到港口,中间要经过多道转运环节,耗时又费力。现在通过‘绿色通道’,从疏港铁路专用线直接驶入海通太仓汽车码头,10分钟就能完成关键转运,实现‘站港直连’。”
据悉,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由客货共线的沪苏通铁路引出,货运作业被严格限定在夜间客运检修的4小时窗口期内,叠加铁路“前后三检”的严格要求,日均有效作业时间不足3小时。为最大化释放运能,苏州港航集团与国铁上海局深度协同,创新采用“2抢卸+2常规”协同机制,在窗口期内完成2列重车连续抢卸、空车返场、2次接入新重车的组合操作,首创“四进四出”双循环作业体系。今年2月18日晚,该模式首次实战便在4小时内完成120标箱、279辆商品车的抢卸任务,单日处理能力较基础模式提升200%,通过跨主体协同的力量成功打破运能瓶颈。
此外,协同效应还进一步向产业链延伸。苏州港航集团联合中铁特货、安东物流等6家战略合作伙伴,构建起覆盖22个铁路站点、贯通亚欧的物流网络。这张网络成功助力多家汽车品牌开辟了俄罗斯、比利时、智利等15国市场。“以前汽车出口到欧洲,物流环节繁琐,运输时间长、成本高。现在通过铁水联运通道直达,效率大幅提升,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了。”马友景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已在周一至周四客运富余时段新增货车班次,采用“四进四出”模式运输板材、商品车、汽车零配件等多种货物。朱炜介绍,结合前期探索取得的成效,已牵头编制《海铁班列服务质量评估与监测规范》等江苏省地方标准及行业团体标准,积极为全省海铁联运服务质量监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规范化模板。
来源:《苏州日报》2025年11月25日 A02版
链接:https://app.suzhou-news.cn/e_papers/article?article_id=12040545